2024年中国无人机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2024年中国无人机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增加,低空经济带来的想象空间也越来越大。近日,两款无人机物流服务产品:“无人机跨城急送”和“无人机同城即时送”在广东深圳成功推出,这标志着深圳低空物流运输进一步拓展常态化、商业化运营新场景。据了解,该项服务的推出填补了以往无人机长距离物流在面向个人消费者领域市场的空白。
无人机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兴技术,已经在多个领域展示出巨大潜力。无人机行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历程。最早的无人机是作为军事应用而出现的,用于侦察、侦察和目标打击。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无人机逐渐应用于民用领域。从最初的航拍和摄像,到如今的物流配送、农业、建筑和消防等领域,无人机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根据赛迪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24年我国无人机产业发展形势展望》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全国无人机相关企业已超1.6万家,其中,处于中游环节的企业超过1.2万家,包括无人机平台、传感器、软件和算法等企业。
据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4-2029年中国无人机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分析
近年来,我国无人机在民用领域的需求规模得到较大的释放,我国民用无人机的市场规模占比超过军用无人机,达70%左右,未来,行业市场结构仍将不断改变,民用无人机市场将不断扩大。
从全球无人机研制的区域市场构成来看,世界无人机市场主要被美国,以色列和欧洲少数国家和地区瓜分。北美地区无人机研制的占比达到54%。国内民用无人机市场将在未来3-5年内实现年均超过50%的高速增长,潜在市场空间达到千亿级别,并有望逐步打开无人机数据服务、驾驶员培训等增值服务市场。无人机的发展逐步趋于多元化在军需民用方方面面都有所涉猎,未来一个时期,提高现有的技术,更多的培养高端人才,解决并突破技术难关是发展无人机的关键。
为了适应未来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应顺应科技的改革,着手科技创新,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积极研究探索,运用高端科技,保护自主知识产权,培养专业人才,掌握核心技术,实现跨越发展。无人机的价值在于代替人类完成空中作业,其最直接的发展驱动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1)军事领域,战场上代替有人机,减少人员伤亡及应付极端条件;(2)科研和工业领域,在进行容易造成生命危险的探测和研究时,使用无人机作业。根据驱动因素,无人机也一般可以分为军用和民用,民用又具体分为工业级无人机与消费级无人机。随着无人机技术的逐步成熟,民用无人机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此前有专家认为,低空经济最活跃的是无人机的快速普及,其从狭窄的“会飞的相机”进入到更多场景,从消费市场进入到工业市场。
近年来,我国频频出台支持低空经济发展的政策。2021年,低空经济被写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1月1日,《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无人机产业进入“有法可依”的规范化发展阶段。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新质生产力成为高频热词,其中的“低空经济”也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备受各方关注。
中国民航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无人机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应用领域持续扩大:无人机行业的应用领域已经相当广泛,包括农业、测绘、安防、物流、救援等多个领域。随着技术的进步,无人机可能会进一步渗透到更多领域,如城市管理、环境监测、交通管制等。同时,无人机在消费市场的应用也将更加普及,如无人机摄影、无人机旅游等。
行业标准和法规的完善:随着无人机行业的快速发展,相关法规和标准也将逐步完善。政府可能会出台更多关于无人机飞行管理、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等方面的规定,以确保无人机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无人机制造商和运营商也将更加注重合规性,以避免潜在的法律风险。
市场竞争和合作并存:无人机行业的竞争将日趋激烈,但同时也将出现更多的合作机会。制造商之间可能会通过技术合作、市场合作等方式,共同推动无人机行业的发展。同时,无人机行业也将与其他行业进行跨界合作,以拓展新的应用领域和市场。
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等领域的不断发展,无人机的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例如,无人机可能会拥有更精确的导航和控制系统,更强的数据处理能力,以及更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同时,新型材料的应用也将提升无人机的耐用性和载重能力。
共 1 页 1 条数据